×

写作教学随笔: 人工智能助力写作教学(担当篇)

hqy hqy 发表于2025-02-28 05:45:33 浏览7 评论0百度已收录

抢沙发发表评论

人工智能助力写作教学(担当篇)

深感人工智能对作文教学的冲击,是在2024年寒假。学生AI给我的“精彩抄作”让我感慨数字化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新挑战。如何让“精彩抄作”变回“精彩创作”,已是我写作教学急需解决问题的焦点。

昨日在“文学惩戒”作品的批阅中,我突然发现自己找到了一条可行之路。周末作业的布置,为了避免学生用AI应付,我变“周记”为“限时作业纠错”,没想到竟有八名学生对我的作业置之不理。其他同学幸灾乐祸建议我用“文学惩戒”,但我知道这些懒孩子面对我的“文学惩戒”,一定会呼叫人工智能来帮忙,那么所谓的“文学惩戒”不就是纯粹的AI抄写吗?这绝对是浪费时间的无效折腾!

堵而抑之,不如疏而导之。我一改往日创作的要求,建议学生用AI完成“文学惩戒”,具体要求是:以“担当”为话题,查阅资料,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,写一篇文章,文体不限,学生开心,我也是满心期待。批阅中,发现人工智能从多角度助力了我的作文教学。

一、激活储备,整合资源

按道理说,九年级学生的积累应该很丰富了,但事实是,大多学生的知识积累不仅碎片化,还处于储备僵化、思维受限、缺乏主动运用意识状态。人工智能可以将不同来源的资源进行整合,帮助学生将相关的观点、事例等进行融合和重组,启发学生的写作思路,让学生能够在已有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拓展。

例文赏析:《勇担责任,绽放光彩》

首先,用关于“担当”的优美句子“担当,是镌刻于灵魂深处的使命,是流淌在血脉之中的力量。它让生命有了重量,让人生绽放出别样的光彩”开头点题。

其次,“曹刿于鲁国危难之际挺身而出,凭借卓越的智谋与勇气,助力鲁国在战事中取胜;邹忌在洞察齐王受蒙蔽后,巧妙进谏,推动齐国政治走向清明。他们以非凡的担当精神,在历史的长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”整合了课文《曹刿论战》与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中古人的“担当”元素。

再次,“放眼现实生活,担当的身影随处可见。消防员们在熊熊烈火中进行,为拯救生命和财产不顾个人安危,每一次出警都是对担当的践行扶贫干部们深入贫困地区,扎根基层,与群众并肩作战,帮助无数家庭摆脱贫困,迈向幸福生活,他们用脚与丈量责任,用汗水诠释担当。”这一段叙评了当代消防员和扶贫干部的“担当”故事与精神。

然后,“对我们中学生人而言,担当也并非遥不可及,在家庭里主动承担家务,关心家人,是对家庭的担当;在校园中,努力学习,积极参与班级事务为集体荣誉贡献力量,是对学业和集体的担当;在社会上、遵守公德,热心公益,关爱弱势群体,是对社会的担当。一段”叙说当代中学生在社会、家庭、学校应“担当”的标杆行为。

此外,“曾经,我在班级活动组织中遇到重重困难,同学配合度不高,任务分配难以协调,但我深知自己作为班长的责任,没有选择逃避。我静下心来,与同学们耐心沟通,重新调整方案,最终活动圆满举行。那次让我真切地感受到担当带来的成长与喜悦。”这一段追述了自己曾经勇于“担当”的难忘故事。

最后,用“时代的接力棒已交到我们手中,让我们以担当为帆,以行动为桨,在人生的海洋里破浪前行,让生命在担当中经放出最耀眼的光芒,共同铸就属于我们的辉煌。”这样富有文采的句段来总结全文,彰显文章主题。

这一篇文章的选材,以“担当”为线索,从古到今,从课内到课外,从榜样到自己,从名人到凡人,进行了多角度的整合,是一篇难得的接地气佳作。我想,学生如果没有AI的助力,如此丰富而凝练的文章是很难完成的。

二、开发思维,转换视角

常言有道,什么师傅教什么徒弟。在教学过程中,一个教师的教学风格与思维方式,极易逐渐形成定式。特别是在长达三年的朝夕相伴里,即便教师不断尝试创新,可那些深植于自身的固有风格与思维,依旧会在不经意间影响着学生。批改本次作业时,我着实感到惊喜。学生们突破了我教学的局限,展现出更新更优的创作思路,这让我意识到,他们在人工智能助力下,积极探索、大胆创新,呈现了不一样的佳作!

例文赏析:《以担当为笔,绘时代长卷》《何为担当》

《以担当为笔,绘时代长卷》每一段开头都是关于“担当”的总领句,中间三段总领句形成排比。每一段继总领句都是写自己初三担当的奋斗与困惑,紧接着就是简述名人“担当”故事来助力自己的成长。全文既有学生自己的生活,也有榜样人物的“担当”引领,是一篇情理交融的好文章。

小杨的《何为担当》一文,题目几乎是每一段的开头,问题掷地有声,回答有理有据,材料丰富,结构严谨,让我看到了“担当”故事及精神在学生笔下的井然有序。最让我叹服的是,学生的事例中,正反对比,中外结合,很有说服力,是一篇麻雀虽小、五脏俱全的好文章。

塞翁失马,焉知非福。一次“文学惩戒”让我找到了人工智能助力写作教学的路径:给学生一个写作主题,放手学生去AI,不仅可以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,有效整合主题资源,还能丰富学生创作的思路与方法!何乐而不为!